2025年选择在宣城注册公司具有显著优势,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、产业支持、服务配套和创业生态四大方面,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全周期的支持体系。
一、税收优惠: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
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
增值税: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≤30万元(原10万元)免征增值税,征收率从3%降至1%。
所得税:年利润≤300万元的小微企业,按5%~10%阶梯税率缴纳(超过300万元部分按25%)。
研发费用加计扣除: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%(原100%)。
区域性优惠:自贸试验区、粤港澳大湾区等特定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,可享受15%企业所得税+地方补贴。
绿色产业:从事新能源、环保技术的企业,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,后三年减半征收。
数字经济:云计算、AI等企业可申请“首年税收返还”政策(地方细则待公布)。
社保补贴:新注册企业雇佣应届毕业生占比≥20%,可享受50%社保单位缴费部分减免(试点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)。
就业补贴与社保支持
一次性就业补贴: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,可享受每人每年最高1.2万元的社保补贴(如宣城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、安徽妞丝达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获补贴)。
创业担保贷款: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上调至50万元,提供“免抵押、免担保”融资支持。
二、产业支持:构建“产学研用金政服”七联动生态
特色产业领域
围绕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等“2+8”十大特色产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,积极引进高精尖创业团队,打造重点产业发展集聚区。
实施“链长制”“群长制”,培育“链主”“群主”企业,构建“头部企业+中小企业”“龙头企业+配套企业”生态圈。
“四新”经济领域
引导支持创业者在传统产业新型化、工业互联网、现代农业、休闲度假旅游、乡村振兴、智慧健康养老、模式创新、数字经济、生产性服务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文化+业态、便民利民新业态、平台经济、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。
大众创业支持
鼓励城乡劳动者创办特色种养业、传统工艺加工业、社区服务业等小规模经济实体,扶持发展各类特色市场主体,擦亮宣城“新农人”“金徽厨”“金皖嫂”等创业品牌。
三、服务配套:全周期、全链条、一站式服务
注册流程简化
全国推行电子营业执照,支持在线完成核名、登记、税务备案、社保开户等全流程,耗时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(需材料齐全)。
允许“一址多照”(需真实经营),集群注册范围扩大至电商、文创等轻资产行业。
自贸试验区内试行“住所承诺制”,无需提交房产证明(后续抽查监管)。
新注册企业可免费领取公章、财务章、发票章(由地方政府补贴)。
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,银行线上核验身份后即可开户(需法人人脸识别)。
创业孵化与培训
建成1家省级青年创业园、5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和5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,为创业者提供咨询辅导、项目孵化等便利化服务和低成本场地支持。
通过创业培训线上“云”课堂、技能大师工作室线下常态化诊断辅导、创业指导团日常“一对一”等方式,多渠道、全方位加大创业主体培训力度。
政务服务优化
设立创新创业咨询服务专窗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推出“开办餐饮店”“开办超市”“企业迁移”等主题套餐服务,实现“一次告知、一表申请、一套材料、一端受理、一次联办”。
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“VR样板间”3D实景,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证前指导服务。
四、创业生态:政策、人才、资金全方位保障
人才支持政策
实施“百名行业领军人才、千名硕博人才、万名大学生引进工程”,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,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一次性不低于5000元的创业补贴。
对留学归国人员3年内达到一定标准创业成功的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。
举办“青苗杯”项目资本群英会,开展“青年创业奖”评选表彰,对有为青年在工业互联网、软件设计、创意农业、文化动漫等领域创新创业,受益财政给予政策扶持。
资金支持与奖补
对产业公司、孵化基地内吸纳就业5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企业,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最高5万元水电气费补贴。
新返乡创业企业新增吸纳就业6个月以上人员的,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助。
对新引进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工业企业,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,由受益财政按“前两年全额扶持、后三年减半扶持”予以奖励。
市场主体增长目标
到2025年底,形成创业环境一流、创业主体活跃、创业成果迸发、创业氛围浓厚的新格局,每年新增市场主体2.2万户以上,其中新增企业6000户以上。
声明:所发稿件、图片、视频均仅用于学习交流,不作为公正性证明,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或网民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
